涇者,清也。
涇水之清,從“涇渭分明”處,自古盡人皆知。
六盤山上出百泉,泉泉匯成涇河源,從六盤山東麓清冽而出,涇河流經寧夏甘肅陜西,千里奔騰注入渭河,終于流進黃河母親懷抱。
涇水之清,那涇水源頭會不會更清澈,更唯美?
8月6日,寧夏日報報業集團“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”采訪小分隊,走進位于涇源縣的六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。
六盤山綠樹秀林。
“龍女出浴”聲雷動
一行人乘坐景區大巴,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,崎嶇和險峻的壓迫感撲面而來。靠著嫻熟的駕駛技術,大巴車司機有節奏地踩著油門,速度絲毫沒有因為山路陡峭而減緩。
透過車窗,遠處的群山被霧氣籠罩,殊不知在這些頭頂著白色云霧帽子的山谷里,正淅淅瀝瀝下著雨。
行進到景區腹地小南川,下車后,涼爽的氣溫變得涼意十足,同行的幾個伙伴,因準備不足,只穿了短袖,此刻也只能雙手抱緊雙臂。
“春去秋來無盛夏”,18度的六盤山,成為夏季里的“避暑孤島”。
沿著小南川口,向著山谷內繼續前行,徐徐涼風從山谷內吹出來,清涼氣息浸入心脾。
山谷外還是陰天,可走進后,雨卻越下越大,濱水石階變得更加濕滑陡峭,峽谷飛瀑中噴濺出來的小水珠細如煙塵,與雨水相交相融,彌漫在空氣中,水汽氤氳間一行人恍惚不已——這還是那個“大漠孤煙直,黃河落日圓”的塞上寧夏嗎。
峽谷淙淙流水,飛瀑跌落,拍打著河床上的石頭,叮咚作響,一路水石并行,歡歌吟唱,兩側石壁上布滿青苔。全程路段由天然的石階組成,很多地方僅僅留有一個腳掌的寬度,在雨天前進的難度變得異常艱難。
循著轟鳴的水聲,遙遙望去,曲徑通幽處,一座小型瀑布橫亙在面前,這里是小南川峽谷內最著名的景點“龍女出浴”。
人未至,聲先聞,透過層林疊翠,“嘩啦啦”如擂鼓的水聲,漸行漸響。這里不是清泉石上流,而是清泉石上“飛”!湍急的流水從山崖縫隙間飛出,奔涌而下,聲若轟雷,峽谷內兩側絕崖峭壁,成為絕好的回音壁,讓水聲更加氣勢磅礴。
“龍女出浴”聲雷動。
“龍女出浴”從古至今,有著流傳不衰的經典傳說,六盤山古稱隴山,因隴與龍同音,又被稱為“龍山”相傳湘鄉落第書生柳毅自長安至涇陽探友,遇見洞庭龍女在荒野牧羊,傾聽了龍女訴說自己受涇河龍王之子和公婆虐待的情形后,龍女托柳毅傳書給她父親洞庭君后被救出,兩人終成眷屬。
小南川素有“西北小九寨”的美稱,這里集聚北國雄渾與江南秀麗為一體,獨特的地質形態也造就了風光奇異的景色。
在暑期旅游季,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啟六盤山避暑旅游熱潮,景區探索開發了特色小品景觀賞玩打卡、城市網紅路牌拍照打卡、“六盤深處的秘境”私人定制探險游以及“趣游六盤山·探秘古森林”生態研學課程等旅游產品線路,大力提靚六盤山“18度夏天”這一旅游名片。
小南川峽谷內曲徑幽水。
“今年以來,為不斷豐富旅游業態,提升游客游覽體驗感與舒適度,我們在小南川水路增添了石刻圖案景觀點,在陸路華北落葉松林帶增加‘心有所屬、月寄相思、心心相印、共筑愛巢’等微型小品打卡點,在小南川廣場主干道路打造‘愛情專線520’等游覽項目。”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市場營銷部經理安斌說。
同時,景區還在游客服務中心和小南川下車處新增了“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六盤山、我在六盤山很想你”等城市路牌網紅打卡點,最大限度滿足年輕化群體的個性旅游需求。
涇河源頭民宿熱
“你們一行一共幾個人?中午可以在我們這吃農家飯……”走出景區大門,山腳下,涇河源鎮冶家村村口不少村民在路邊攬客。
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,冶家村“農家樂”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。走進該村巧媳婦莊園,前來辦理登記入住的游客絡繹不絕。“從早到晚,廚房的火就沒停過,每天營業收入8000元左右。”巧媳婦莊園負責人冶三成說。
近年來,涇源縣將六盤山腳下的“珍珠”串珠成鏈,全方位打造精品線路。累計投資19.6億元,建成50公里旅游服務帶、游客集散中心、游客驛站、城市休閑公園等22個重大旅游項目。
“我們不斷完善涇河源省級旅游度假區服務業態,打造香水新村民宿、龍園度假山莊等四個精品民宿和河北村、新旗村等11個旅游示范村,培育特色農家樂近200戶。楊嶺村、冶家村入選全國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村,涇河源鎮入選全國第一批鄉村旅游重點鄉鎮,河北村、涇光村、羊槽村被確定為自治區級特色旅游村,冶家村‘巧媳婦’農家樂被認定為五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。”涇源縣有關負責人說。
六盤山下民宿熱。
一行人沿著涇河支流香水河一路行進,來到香水鎮新月村,這里家家戶戶蓋起了兩層小樓,吃上了民宿這碗“旅游飯”。
新月村有20公里旅游服務帶橫穿而過,香水風情堡、香水花海四周環繞,在這里旅游設施一應俱全。
記者注意到,這里的民宿十分有特點,白墻青瓦馬頭墻,錯落有致,煙雨朦朧中,遠遠望去宛若一幅古典水墨畫。
剛剛大學畢業的于紅洋,正在自家農家院里忙著,他家的民宿名叫“老家農舍”,朱紅色的木門,庭院內花草盛開,迎風綻放,吸引著天南海北的游客前來享受“18度的夏天”。
“這段時間一直幫家里打理民宿,隨著民宿生意日益紅火,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我們新月村。現在入住民宿基本依靠互聯網線上預訂,這幾年隨著村里民宿火了起來,有許多年輕人回到鄉村,投身鄉村旅游。”于紅洋說。
于紅洋在自家庭院里整理花草。
在“老家農舍”不遠處,新月村的房車營地已具雛形,充電樁、補水點整齊排列,全部建成后將有更多的“房車迷”前來避暑消夏。
“目前,新月村民俗村項目已建設房屋288套。我們規劃設計上注重住宅與農家樂經營融為一體,逐步將新月村建成集旅游產品開發、民俗傳承、精品民宿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村,形成自然與文化觀光游覽為一體的‘農家樂’生態旅游模式,吸引眾多區內外游客游玩,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。”新月村黨支部書記丁鋒剛說。
天高云淡,六盤山下,清澈的涇河,一如她的源頭涇河源,清澈甘甜,潤澤萬物生靈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 馬磊)
出品人:景 瑜
策 劃:趙海虹
監 制:連曉芳
統 籌:馬欽麟 楊燾郡 王猛 楊宗惠 李東梅 于海 凌雁
采 制: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馬磊
出 品:寧夏日報報業集團